日式雜貨印象
每一家雜貨店的后面,都有一個厲害的主人,都有一個關于生活的故事。關于它們雜貨學的形成,其實更多的是其生活風格與態度的形成,是花了長長的時間營造出來的。換句話說,這種「雜」,是其主人的生活趣味集成,而不是為某種商業目的,而去滿足一群人的多種商品需求。它是一種個人商業的最自然狀態,是一個人的生活完整的美學呈現。所以其風格大多質樸而純粹,去除了太多夸張和形式主義的東西,每一件物品,似乎都是主人內心的展現,所以看到更多的是他們對于生活的愛與理解。而且這種美學趣味非常平衡,不會讓你覺得任何一件物品的突兀,甚至連同他們的經營態度,都是一種精神化的產品。所以我會覺得,日式雜貨,販賣的本質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美學趣味,而且給了你很多去選擇的可能。
對于雜貨的堅持
對于goodone舊物倉而言,因為專注于日常舊物的集成經營,所以最大的原則就是,所有入倉的貨品,首先必須是經歷過時間沉淀的,幾乎都要30年以上。而我很愛的手工藝選品,更是經過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傳承而留下來的,比如水吉的建盞、貴州的手工紙、福州漆器和手工錫器等。其次是這些物品,通過再造,能有再利用于當下日常生活空間的可能,而不只是純裝飾,生活曾經在它們身上留下的時光印跡,能得以繼續。對于我而言,過去的生活與時光,才是最大的設計師,所以我相信時光之選。于各種破爛之間,更容易發現原來人們生活的質樸與用心。我希望這對前往的客人是一種有溫度的提示,是該回歸生活本身的時候了!
理想雜貨店
其實我們正在利用goodone舊物倉來做這個理想實驗。因為熱愛各種生活,所以前前后后開了接近十余種生活方式店鋪,有咖啡館,有紅茶館,有旅店,有小餐廳,有葡萄酒館等,而第一家開設的,則是一個小小的雜貨店,當時命名叫利物鋪(livepool,取生活者之泳池之意),那時便愛上了雜貨學,當然也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趣味實在是廣得無法收束!所以我理想中的雜貨店,其實更多是雜貨倉,必然要把我所熱愛的這些生活方式,都能收納進去!所以經過了兩年,goodone舊物倉成為了現在的樣子,10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,有我們的工作間,有木工房,有小花園,有茶室與咖啡館,有中古廚房,有手工藝小館,接下來還想有個陶作坊!它幾乎滿足了我對美食、手工藝、舊物、植物的綜合熱愛。只是這樣的大雜貨店,足足花去了這十年認真生活的時間,最終才能得以自然生長出來。我理想中的雜貨店,要有像寶庫一樣,會被它吸進去不能自拔的感覺。
雜貨代表的生活方式
我覺得是一種有趣味的生活,并非是戀物,因為物的本質是用,用這些自己所愛之物作再造生活之用,樂趣自然就會出現了。當然也許獲得的結果都一樣,但在過程中,我們享受到了這種愉悅。就好比喝茶,無論你用柳宗理的杯子,還是普通杯子,結果都是喝到了茶, 但問題是人生而有五感,喝茶的不僅是我們的嘴巴,你的手要握那杯子,你的眼睛要看那杯子,你的耳朵可能還得聽那杯子的響聲……為我們的感官尋找更綜合的日常美學體驗,不致顧此失彼,這,應該就是雜貨學的誕生吧。